人工生殖-治療手冊---取卵植入篇(試管嬰兒)


台北院區生殖醫學中心主任 張明揚醫師



真正的人工生殖均應包括取卵手術,如此便有別於單純取精植入的人工授精(IUI)。取卵手術很簡單,但仍是一種侵襲性技術,因此必須小心從事,且事前準備工作較為繁複。


現今的人工生殖技術已濃縮為體外受精∕胚胎植入(IVF/ET)、體外受精∕輸卵管內胚胎植入(TET)、與輸卵管內配子植入(GIFT)3種。


另有多種附屬技術,如顯微授精(卵質內精蟲植入;ICSI)、胚胎共同培養(coculture)、胚胎延長培養(第3天植入、囊胚期植入等)、輔助孵化(AHA)等,均是用來幫助以上所述3項基本的人工生殖技術(IVF/ET,TET,與GIFT),並非獨立的治療。



必備條件



1.IVF/ET(體外受精∕胚胎植入)


:女性只要有健全的子宮腔內膜層便可治療。可依月經量、排卵前超音波內膜厚度、子宮輸卵管X光攝影、子宮鏡檢視得知。

2.TET(體外受精∕輸卵管內胚胎植入)


:除了有健全的子宮腔內膜層外,仍需有至少一側通暢且無遮蓋的輸卵管。可由輸卵管子宮X光攝影、腹腔鏡檢查得知。

3.GIFT(禮物嬰兒、輸卵管內未受精配子植入):


除了有健全的子宮腔內膜層與至少一側健全的輸卵管外,還要有足夠條件的卵子(品質、數量)與精子(經處理過後需有10萬隻以上活動精子)。

前期作業



1.確認必備條件充足。


2.夫妻需完全了解人工生殖的必要性與所需耗費(通常均需10萬元左右的開支),並需認知:以目前全世界的科技水準,作一次人工生殖,成功率仍無法超越50%。


3.在欲接受治療的前2個週期便與醫師預約,以留下1個月補齊所有檢查,與1個月的生理與心理準備。


4.治療週期來潮的10天前(-10天)便需開始用藥,一直到本週期的第20天,前後需1個月的時間,不要安排遠距離旅行或耗時、耗力的工作,讓身心處於穩定狀態,接受新生命的來臨。



選擇排卵藥物與追蹤



人工生殖耗費精力與金錢均很大,因此每位醫師均是盡其所能的利用各種排卵藥來刺激卵巢,以產生又多又好的卵子,排卵針當然是首選。而為了控制更好的品質,又會加上壓抑體內自行生產荷爾蒙能力的製劑—GnRHa,如此一來,繁複的超音波↓抽血↓調節藥量等追蹤工作,自然是免不了的。一般說來,標準的反應應該是:開始打排卵針的第3天起,E2應超過100(pg/ml),超音波則不一定可看見卵泡成長;而到了第7~8天,超音波內應可見到6~15個1.2~1.4公分的主要卵泡,E2應在1,000pg/ml左右,反應如果好的話,在第10天卵泡可大過1.6公分,E2超過1,500,這就是打hCG(破卵針)的時刻了。


因為每個人卵巢功能與對應排卵針的效應不同,在打針過程中,反應便會有極大的差距。反應不如預期,稱為低反應(卵泡數少於6,E2低於1,000pg/ml),受孕率便會打折;反之,反應超出太多(卵泡數多於20,E2高於2,000pg/ml),卵子數會增加,但也增加了過度刺激症候群產生的機會(腹脹、小便減少、呼吸困難等),都不能算是正常的反應。另外還有一種令人扼腕的反應是,卵泡數與E2都在理想範圍之內,但卵泡大小卻大相逕庭,亦即只有1、2個卵泡長得飛快,大多數其他的卵泡卻是很小或大小不一,這種情況的確令人頭痛,不知是以大的為基準,還是小的為基準,來決定藥量的使用與hCG的施打。


總而言之,在GnRHa的控制下,大多數人的反應是按步就班地進行,大約在打排卵針的第10-12天可注射hCG,第12-14天取卵。



破卵針的施打與夫妻同房



破卵針即先前所提的hCG(人類絨毛膜性腺刺激素),與LH的作用相近似。注射hCG的目的,是使成長完全的卵子能夠進一步的成熟(排出極體,成為可受精卵),卵泡液分泌增加,卵泡細胞分泌酵素,使卵泡壁變薄,周圍肌肉組織收縮,最終在36小時之後破裂,排出卵子。


但我們的目的是要取卵,不要卵子自行排出,因此便要在36小時之內以吸取針穿刺未破的卵泡,將已熟的卵子取出,在體外受精,或作進一步的處置。


由此我們得知,打入hCG之後36小時(亦即1天又12小時),是最佳的取卵時刻,而取出卵子之後的48小時,又是最佳的受精時刻。以此原則安排取卵時間的話,最佳注射hCG的時刻是晚上9點,如此可在兩天後的上午9點取卵,下午2點行體外受精或ICSI(顯微授精),18個小時後(第2天上午8點)觀測卵子的受精狀況(前核期)。這也就是為何hCG時間不能在上午施打(如此將會在晚上取卵,半夜受精)的原因。


當治療排程進入第9天,建議夫妻能夠行房一次,或請先生自行排出一次,如此可讓體內的精蟲在需要的時候,保持新鮮度(3-5天),達到最佳受精狀態。


人類體能的狀態常會影響內分泌的協調,性荷爾蒙又是維生系統的最後一線,當身體處於緊繃狀態時(緊張、壓力、危機感),性荷爾蒙的分泌常是最先被犧牲的部份,因此不妨在療程進入緊張狀態時,反而要放鬆心情,早睡早起,放掉一點工作,讓體能得到適當的調養,生殖細胞便能夠達到最佳化的目標。



取卵手術



沒作過人工生殖的小姐,常會為取卵手術不知如何進行而感到焦慮。


卵子由於是處於人體腹腔之中,要得到卵子,自然需要經由手術方式達成。以往取卵需要開腹、腹腔鏡等,現在由於超音波的發達,取卵手術可經由陰道超音波,由一根長針穿刺取得。


取卵手術相對於其他各項手術,是非常有效率且簡易的技巧。在血管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較少人使用),醫師用消毒過的陰道超音波觀測卵巢(和平時作卵泡檢查的方法相同),並置入取卵針,經陰道刺入卵泡所在,以真空吸引,將卵泡液連同其中的卵子吸入試管之中,一個穿刺可進行單側的所有卵泡吸取工作,因此所有的取卵工作,只有兩個穿刺針孔,完全感覺不到傷口的存在,取卵過後臥床休息1個小時,即可起身回家,第二天繼續上班,沒有人知道妳曾經進行了高科技的醫療措施。


由於是侵襲性的手術,取卵本身亦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副作用,比較常見的是取卵後腹內出血(穿刺到血管、或止血功能較差、或卵泡自行破裂出血)、腹內感染(陰道細菌感染、或原本即骨盆腔發炎)、與麻醉併發症(肺栓塞、麻醉藥劑過敏等),但以上發生機率極少,因此算是很安全的手術。


取卵過後,由於卵巢內有傷口,免不了會有充血、腫脹與下墜感,如果不是很厲害,大多在2、3天內即可自行痊癒,但術後一天仍需臥床靜養讓傷口癒合,過度的活動可能使出血點加大或再度裂開,不可不防。


在取卵的同時,先生便需到實驗室取出精液,依人工授精相同的技巧洗滌、分離後,將活動性良好的精蟲取出分別培養,並作體外(IVF)、體內(GIFT)、或顯微(ICSI)授精。



取卵後馬上植入的禮物嬰兒



GIFT(gamete intrafallopian transfer,經輸卵管配子植入)這個名詞並非特意去製造的,否則我們可以為試管嬰兒取名天造或地設,為顯微授精取名天賜或神佑等等的名字。不過禮物嬰兒的確是很巧妙的名字,它的成功率在所有的人工生殖也是最高的(當然有的專家並不贊同這點)。台北長庚醫院對以往10年來所作的409個病例統計,成功率可達38.9%,若加上胚胎植入,可達44.5%。相對於台灣區1996年的IVF/ET成功率28.6%,明顯地較高。


姑且不論目前為何許多單位不作GIFT手術的私人原因,學理上GIFT最受批評的地方是需要作腹腔鏡來植入生殖細胞。腹腔鏡不同於取卵,植入之毫無傷口的手術,而是需要在腹部作出2、3個大小不等的傷痕(現在本院以迷你腹腔鏡作GIFT,傷痕只有「一點」),麻醉後需要住1天以上的院,感覺起來便比較恐怖,而手術的危險性也多一點(包括不可避免的血管、腸道穿刺損傷),但在承擔這微小的(千分之一左右)危險性之後,所帶來的高成功率,仍然是值得許多人嘗試的。


GIFT能夠治療不孕症的假說在許多輸卵管暢通的小姐,輸卵管的功能其實是不好的。正常的輸卵管並沒有連在卵巢上,而是需要在排卵的時候收縮,此時才能接近所排出的卵子,並以卵管內部的纖毛擺動,將卵子「吸」入卵管內部。


許多不孕的小姐也許輸卵管便是少了這「收縮」的功能(目前並沒有證實),以致造成不孕。GIFT便可以取代輸卵管取卵的工作,將卵子取出體外經過挑選,並加入也是經過篩選的先生精蟲混合並打入輸卵管深部,使其能夠在最自然的狀態下受精,之後的過程包括胚胎形成、成長、移入子宮、著床等,完全是照生理時鐘進行,因此GIFT可視為最接近生理學的人工生殖技術。



前後夾擊的GIFT+ET



有時患者會問,GIFT的成功率不錯,但植入未受精的生殖細胞,你怎麼知道它們在我體內是否會受精?為何不先在體外受精完成,再行植入?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的力量仍然有限,我們雖然可以將精卵在體外作完美的受精,並發育為胚胎,但在植入體內之後,成功率並無法與GIFT相當,這其中的學問可能是人類仍然未能製作出媲美人體輸卵管內的完美狀態,以致外觀上胚胎的形成不錯,底子裡卻仍然有缺憾的情形,自然懷孕率無法趕上GIFT。


為求兩者皆備(體內環境與受精完成),我們選擇前後夾擊的作法,先作部份卵子的GIFT,剩餘的卵子在體外受精,待發育為較好的胚胎,再行子宮頸口植入(ET),所謂GIFT+ET,或簡稱G+E,這種作法的好處是統計上成功率提昇了大約5%(也不是很多),且兼顧GIFT的快速性(只需1次麻醉)與ET的周全性,缺點則是所謂「亂槍打鳥」,且較可能因植入太多卵子,造成多胞胎的情形(對於這點,本院已有很好的控制方法)。


GIFT+ET的另一缺點是需要兩次植入,第一次是在取卵當天即行腹腔鏡植入,之後住1天院,其後再等2至3天,待胚胎形成之後,再由陰道植入(不麻醉),如此患者可能需多住2天院,或先行回家,再來植入,增加舟車勞頓,對懷孕的子宮是否有影響,則仍在評估中。



體外受精



所有取出的卵子,包括GIFT植入後所剩下者,均需在體外進行受精,以得到胚胎,再行植入或冷凍保存。因為科學界現在仍無法很完善地冰凍未受精卵,故多餘的卵子亦需先受精後再以胚胎方式保存。


體外受精(IVF)所包括的技術層面很廣,包括培養液的製作、儲存,各時期不同的狀態,不同的培養液之外,蓄養胚胎的培養箱環境、濕度、溫度、氣體比例等,均是很大一門學問。因此需要非常嚴苛的要求,包括技術員、諮詢員、指導醫師、醫院環境,以至資料的保存,都必須完美無缺,才能夠應付胚胎生成的困難情境。


在一切合格的醫療院所中,體外受精倒不是非常費力的工作,其程序是在卵子取出之後,技術人員便會將卵子的品質分類,包括成熟(M)、將成熟(AM)、未熟(IM)、過熟(PM)四級,其中M及AM屬良好卵子,可在4小時後受精,IM則需繼續培養至次日,再行受精,PM者表示卵子已老化,無法使用了。


卵子在取出之後為何需要繼續等候4個小時再受精,說法不一,大多數認為卵子在取出時仍未達自然排出階段,因此多養幾個小時讓其完成卵核的進化工作再與精子結合,是比較符合生理狀態的。但在GIFT的操作中,卵子並未等候,便直接與精子混合,並送入體內受精,這點則較無法解釋,也許體內環境含有可促使卵子加速成熟的因素存在的關係。


體外受精一般需要至少100萬隻的活動精子,卵子愈多,需求愈大,因此在初始決定治療方式之時,精液檢查如太差(少於每西西100萬隻或活動精蟲數少於10%),便可能要作顯微授精的準備(因離心,洗滌後,活動精蟲數會再減少),以免到時措手不及。


體外受精的卵子會在18個小時後,產生出卵子與精子各別的前核(各含單套的染色體),很快地兩個前核互相融合,染色體互相纏繞(顯微鏡下看不到),形成胚胎(合子),這個時候(取卵後一天,所謂D1)便會通知「有多少個受精卵」,可以適時植入了。



胚胎植入



以往胚胎培養的技術尚不太成熟的時候,植入胚胎的時機均是愈早愈好,以免夜長夢多。因此大多數都是在胚胎剛分裂的時候(二細胞期)便行植入,現在培養的環境改善了,培養液也變好了,大多數都可在第3天以上再行植入。植入的位置也有不同,有的地方認為胚胎愈早植入時,子宮內膜尚未達到能夠接受胚胎的程度(一般胚胎由輸卵管進入子宮的時間為排卵後第5日),因此造成胚胎在子宮中「漫游」,而減少成功率,也增加無意間流入輸卵管而形成的子宮外孕機會(這也就是一般所常問的:植入子宮,為何會造成子宮外孕?)


對於極早期的胚胎(合子期,或稱2PN期,與二細胞期),植入地點理論上以輸卵管為佳,因其後的數天內,如讓胚胎能在輸卵管內成長,其功能當與GIFT無異,甚至更好。


如此便有ZIFT與TET的產生。ZIFT是植入尚未分裂的合子,TET則是植入已分裂至二細胞期以上的胚胎,兩者相同於GIFT,需要作腹腔鏡,且需要有一條以上良好及無沾黏的輸卵管。至於成功率呢?可能要失望了,作了一次取卵,過幾天再作一次腹腔鏡植入的結果,成功率與GIFT相差無幾(40-50%),因此除非是精子或卵子品質不夠好的情形,我們大多數選擇作GIFT或G+E,成功率也好,也不會太過複雜(只需要一次麻醉)。


若在輸卵管不通或沾黏太過厲害的情況下,便不能進行TET/ZIFT,只能經由子宮頸植入子宮。此外,胚胎培養到第4天以上(細胞已有6個以上,第5天可到囊胚期),也不適合植入輸卵管,這時則需作ET(embryo transfer,不是外星人)。


ET除了極少數人需要經由穿刺針刺入子宮內膜來個直接植入(子宮頸沾黏著)外,99.9%都是經過子宮頸進入子宮內腔的方法。


ET不需要麻醉,因此不會有恐懼感的問題,其操作方法是受術者平躺在治療檯上,依內診的姿勢將陰道張開,在子宮頸部份消毒之後,順著子宮頸的走向,置入裝著胚胎的導管,將胚胎注入子宮腔內,便算完成,整個過程只需10分鐘左右,完全無痛。植入後有的單位認為不需休息,我本人較認同平躺有助於子宮內液體穩定的理論,因此平躺與否,平躺多久,應視施術單位的經驗與建議而定。



植入後



胚胎進入子宮內著床,需要有厚實的子宮內膜,而這種子宮內膜則需要黃體素來滋養。胚胎著床的時機在大約植入後(或說取卵後,因植入時間不一)5-7天,因此個人建議,取卵後開始服用黃體素(有的地方是用打針的),植入後7天內減少身體活動,以利胚胎著床,若是著床成功,大約在取卵後17天,會在尿液檢查中發現淡淡的反應,這時便代表妳懷孕了,妳成功了!


由尿液出現反應的時間,依各人而有不同,有人植入11天後便驗出來,有人一直到20幾天才驗出來。一般說來,愈早驗出反應,代表胚胎健康度愈佳,或者有多胞胎的可能,愈晚胚胎品質可能較差,甚至子宮外孕、空胞胚囊等等,當然任何事均有例外,一切皆需待反應後2週所作的超音波而定。可能有人不待檢驗,便月經來潮,大多數的情況是失敗了,但我建議多少也驗它一次,因有的人會有著床期出血的現象,若是因假性月經來潮,便放棄一切後續的治療,形成真正的流產,那可就是得不償失了。


在這裡必須告訴大家一個常識,驗孕的尿液檢查,是檢查尿液中的hCG成份(胎盤所分泌),此種hCG即與排卵前所打的hCG相同,hCG的作用除了幫助卵子成熟與「破卵」之外,其在卵巢部份亦可幫助黃體素的分泌,因此有的醫師會在植入後每35天便給予施打一次,以幫助子宮內膜的功能。但這時候,如果拿驗孕試劑一驗陽性反應,高興得要命但hCG不打了,過3天一驗陰性反應,真是空歡喜一場!除此之外還造成懷孕、流產的假象,對於以後失敗原因的檢討,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個人建議,植入後hCG的使用最好不超過10天,而驗孕至少需在hCG打完之後5天以上為妥。



懷孕與未懷孕



植入後懷孕了,固然非常高興,但也要小心有10%的流產率與3%的子宮外孕率,以及20%的多胞胎率。因此在懷孕後應繼續黃體素的治療,一直到胎兒心跳出現,胎盤功能穩固為止(一般在第10-12週)。現今試管嬰兒治療所使用的黃體素,都是天然分泌物所提煉出來,對胎兒幾乎沒有任何損傷,加上經過取卵手術後的黃體功能較自然可能稍差,因此黃體素還是不要貿然停用為宜。大約在第6週(驗孕後兩週),超音波便可照出是否多胞胎,第7週胎兒心跳出現,懷孕更穩固了,直到第12週如果情況穩定,才能說脫離流產與子宮外孕的威脅,後者的顧慮是因為植入胚胎數多,子宮內、外孕的情形較為常見,因此在3個月之內,均不可掉以輕心。


胚胎植入後未懷孕,一定非常傷心!畢竟花了大把金錢事小,所耗費的心力才是最大損失。但平均每作一次人工生殖,大約會有1/3的夫妻會失望,反應較好的,失望率為1/3,反應較差的,失望率可高達 4/5!


人工生殖所牽涉的因素極廣,由卵子品質、精子能力、子宮內膜功能到胚胎品質等,均有關聯。在失敗後的檢討之中,卵巢刺激的反應、精子的品質、與受精的過程、胚胎分裂的品質,都是需要探討的對象,若能在治療過程中發現問題,便可在下一個療程中逐步解決;反之還有許多人治療的過程一切順利,植入後卻如石沈大海,一去不回!這種現象我們只能推罪子宮內膜品質不良,造成著床失敗,但到目前為止,子宮內膜的功能一直未有標準療法,除了在術前檢查子宮看是否有沾黏或肌瘤可以治療,排卵中以超音波檢查內膜厚度外,只能靠植入最佳的胚胎與補充黃體素來幫忙。


不過最近有一些新的療法,包括胚胎外殼切開法以及囊胚期植入法等,也許可以為著床的困難帶來些許曙光,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ie5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